A.Dolittle

write drunk, edit sober

《天龙八部》读书笔记

“《天龙八部》不能随买随看随忘,要从头全部再看才行。”此句引自陈世骧先生写给金庸的信函,我深以为然。第一次读是上课时候偷偷摸摸的,囫囵吞枣的过分,寒假闲暇之际将全书从头到尾再看过一遍,方觉酣畅淋漓,如饮佳酿,笑语不断而涕泪横流。想来算是《红楼梦》之后又一本书,寻找到心里迷失已久的乡愁。


一谈开篇


金庸小说的开篇总给我一种进自家大门的轻易与享受,《天龙八部》更胜于其他。一位手摇折扇、呆头呆脑的痴公子,在东西剑宗比武场上挺身而出,想凭三寸不烂之舌,化干戈为玉帛;一个精灵古怪,天真烂漫的小姑娘,穿着翠绿色的小鞋在墙头翘着双腿而坐,嗑着瓜子,逗着宠物。四周是绿水青山,峡谷峭壁。好一派中原古道的清丽!段誉善良却不懦弱,钟灵刁钻却不狠毒,一个痴一个精,却是一般的单纯可爱,重情重义。然而,开篇不长便即杀戮、血光、复仇。清雅俊秀的风景下,勾勒出这一番江湖,对比之下让人惊觉波涛汹涌。


二说段誉


段誉真是有几分像《红楼梦》的宝哥哥。显而易见,像在了这股令我羡慕不已、痴痴的“疯”劲。不同于钟灵幼稚的快乐,段誉的快乐来自于对内心世界绝对的投入与忠诚,凭一己之力创造的情绪也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快乐。他丝毫不怕身上的毒药发作,一路想着可爱的钟灵,看着山水,被困在无量洞中也不气苦,这是痴心的人得到的奖赏;然则他在洞中给玉像一千个头磕下去的时候,可是把钟灵的生死忘得一干二净,没良心至极,可他心里却是千千万万的问心无愧。那一刻他不担心钟灵吗?不,他是真心实意地把她忘了,自然就“不知者不怪”了。谁不怪呢?自然是他段公子本人不怪。段誉善良,但不承担责任,他爱别人的同时也享受着自己生命的解脱。我们经常说被尘世束缚,是因为我们的“责任对象”常常是他人,很少能和自我对话,而这在段誉却是最平凡不过的事,他面对的首先是他本人。金庸先生写段誉的心理活动最是生动幽默妙趣横生:“段誉啊段誉,人家是绝色美女才一笑倾城,你段誉又是什么东西,也来这么笑上一笑,倾什么东西?”“朱蛤仁兄你缠上了区区在下,你想几时弄死我,段誉随时恭候便了。”段誉和任何人的对话都像是和他自己的对话,他的内心与世界之间似乎有一道选择性透过的屏障,只允许他选择世界中交流的对象,其他皆为过眼云烟,而他又有足够的智慧享受自己选择的苦痛,这便是我最爱段誉之处。我有我的信仰、我的坚持、我的真心,又有什么可遮掩的呢?又何必在乎我外在的样子和别人的眼光?段公子,真名士,自风流!


三讲浪漫主义


《天龙八部》是一部浪漫主义巨制,在我看来像一幅色彩明艳的油画。从大理的满路茶花如云如霞,幽香阵阵,到江南水乡吴侬软语,诗情画意,再到塞北风光金戈铁马,豪情壮志,可谓尽数了我国大好山河。让人恨不能一步千里,饱览胜景。再说人物,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纯粹的,极致的。段誉痴心至极,自不必再说;萧峰情深义重,悲情已极,尽显英雄本色。包括爱情都是干脆的热烈的清澈的,木婉清毫不拖泥带水地告诉段誉,要么杀你要么嫁你;段誉告诉王语嫣我为你死千千万万遍都是心甘情愿,我只要你快乐;游坦之为了阿紫挖了眼睛,阿紫却告诉萧峰,如果他的眼睛坏了自己一定会把好眼睛挖下来换给她。在他们看来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,这才是爱情。这些就是最好的浪漫主义。浪漫主义是对现实的抗议,现实中太多的妥协让生活都掉了色,浪漫主义的作者要把这些颜色在作品中一一展现出来,让人们看到生活本来的样子。


四写善恶命运


萧峰本该和父母一起丧命于悬崖之下,却有幸得救长大,然而最终他死后还是被阿紫抱在怀里跳入悬崖,这相同的悬崖;段延庆作为大理太子本该世袭皇位,却被段正明阴差阳错地“夺走”,然而几经周折最终继位的段誉又是他的亲儿子;我想这里让我们看到的是生命的必然,也是佛家的轮回。书中对于善恶的讲述也非常有趣。指名点姓地塑造了“四大恶人”,可是这四大恶人却连珠地表现出善良的一面:段延庆知道自己有了儿子感动的痛哭流涕,再也不去纠结王位的得失;叶二娘之恶是出于爱子太深,因善生恶;南海鳄神几次相救段誉,一诺千金;云中鹤最后见王语嫣自尽也伸出援手。展示善恶本事并蒂莲的思想,二者相生相克,善极生恶,恶极生善,因此本书提出了一种“王霸雄图,血海深恨,尽归尘土”的出世思想来解决,鼓励人们去追逐佛家的三戒,戒掉人间的痴嗔贪欲,换来永远的平静。然而作者根本没有告诉我们真正的“槛外人”是什么样子,书中的所有人物,就连少林寺的方丈都是凡心未断。生活就是这样真实的有血有肉、模棱两可,我们无法追求一种绝对的非黑即白的对错,“无人不冤,有情皆孽”,唯有放下。总之,我看到的是,期待放下的愿景和放不下的人世。


五论中国社会


读这本书,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血脉里的东西。金庸笔下的江湖几乎没有法律,官府形同虚设,大家遵循的道理大概就是杀人偿命,江湖义气。这样的社会让人有些不安,但是有血有肉,每个人在浪迹漂泊中都不枉此生。现代的法律社会像是一串写好了的代码,至于执行代码的是人还是机器都无所谓,也正因为这样才让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情社会富有争议,却从不失魅力。八拜之交,出生入死,海誓山盟,不共戴天,这些热气腾腾的血性与“残酷的真实”格格不入,却反而成了一种民族认同的印记和心灵上羁绊,如同我们没法让西方人望着同一轮明月生发出“月是故乡明”的感慨。在社会发展、法治规范的同时,我们没有理由为了“现代社会”忘记我之所以为我的原因,成了走丢的孩子。个人或民族进步的前提是自我认知,每一个灵魂都因其成长环境具有光荣性欲劣根性,正因此而完整,如同惩恶扬善与目无法纪是人情社会这枚硬币的正反面,怎能一道毁灭?我们当然要理性地指引它,但指引的前提是看清它,承认它,爱它。


更不必说金大侠自称“习作”的五首回目词。他的武侠小说并不纯粹是娱乐性的无聊产物,其中书写世间悲欢,读来酣畅淋漓分外欢喜的同时又禁得住细细琢磨。感谢金庸先生诸多荡气回肠的故事,让无数国人心中都可以留下一个打上民族烙印的,属于自己的江湖。


手动分割线

自从入了耽美坑之后,每每自问最想看哪位高人产量呢?内心已经快过大脑,想给金大侠呈上文房四宝……啊,人生又一恨呀


评论(4)

热度(5)